经济学家魏杰:读懂2021中国经济

 

迈入“十四五”,作为过去一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,中国经济在2021年将如何前行?各界认为,稳健复苏、绿色转型、创新引领、提质升级、扩大开放,将成为202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。

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内市场,不断提高的城市化率,民生改善激发消费新动能,传统产业加快转型,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逆势成长,“绿色引擎”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推力……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中国经济向好的有利因素十分明显。

w1.png

2021年3月13-14日,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、博导,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来穗,从宏观经济政策、金融风险防范、产业结构改革等方面,全面勾勒2021年中国经济的趋势。

让我们读懂2021中国经济,顺势而为,在变局中寻找机会。

w2.png


导师简介


w3.png魏杰

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、博导

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

鸿海讲席教授


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研究方向为: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,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动性,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,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等。

1979年起至今(截至2013年1月),发表论文400余篇,出版专著20余本。代表著作有《新经济与企业裂变》《资本经营论纲》《中国企业的二次创业》《现代产权制度辨析》等。1991年,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

微信截图_20210409193944.png


课程要点

一、2021年的中国经济

2020的中国经济仿佛生了一场大病,2021年我们迎来恢复期。在恢复期,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现基础性问题,而金融就是整个经济的核心问题,所以2021年最关键的问题是:保证金融不出问题。

1、银行体系

银行体系如果出了问题可能会引爆整个经济风险。基于此,未来解决银行系统风险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:1)保障存款人的利益;2)银行股东和创办者利益受损;3)如果银行股东和创办者利益不够的话,大额存款人钱受损。银行体系目前大致情况是这样,国家呆坏帐3.4万亿要冲销,银行赚的钱要填窟窿。值得注意的是,已经出问题的银行三家之中,包商银行的处理原则是未来所有银行的处理原则。

2、非银行金融机构

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出了问题也会引爆金融风险,包括保险、信托、券商、期货等。我们国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很庞大。去年到11月底负债总额284万亿多一点,其中170万亿是银行提供,110万亿是非银行提供的,如果出了问题风险蛮大。到现在为止非银行机构9家被托管,4家保险公司、3家信托、2家券商和期货,9家去年6月份被托管,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出事了所以给银保监会托管。建议大家审阅一下自己在非银行机构的投资,提前防范风险。

3、债券市场

现在的债券市场风险比较大。有些债不是政府债大家却以为是政府债,比如说城投债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。公司债、信用债有抵押和担保,担保抵押做得好风险不大,做得虚就麻烦。今年风险来自于债券市场的可能性比较大。2021年为了保证金融市场平稳,债券市场会成为重点监管的领域,对发债资格和担保机构要加大监管。责任会落实到机构以及个人。建议大家提前理清一下债券市场的投资情况,110万亿的规模一旦出现问题整个金融体系就会稳不住。

4、股票市场

我们认为中国股市不会出问题,原因是重大的战略调整,“十四五”期间减少间接融资,扩大直接融资。要扩大融资必须完善股市,让股市进一步正常发展才行。所以国务院最近出台了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股市的几条措施,很厉害:

1)改革上市公司上市制度,从审核制变成注册制,今年全面推行注册制。全世界基本的标准是注册制,现在科创板注册制,未来整个A股市场将推行注册制,这是重大改革。

2)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强化上市公司治理。今年要推强制性分红。

3)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,例如社保基金、保险基金进入股市,中长资金进入才能稳下来,短期资金稳不住。

4)对财务造假零容忍。这次修改刑法,财务造假入刑了,不仅本人入刑,帮他造假的也入刑。

这四条是很硬的措施,中国股市利好的措施。

5、外汇

外汇引发风险主要靠两个:一个是外汇储备量,一个是汇率。202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量预计会持续增加,但外汇储备量不是越多越好,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。我国外汇储备量是由三部分构成:一个是自己赚的钱,一个是借别人的钱,一个是外资带来的。这三部分钱现在正在持续增长。去年第四季度出口的实际情况远远好于预期,顺差量比较大,这是赚的钱。因为中国还是一个正利率国家,不是负利率国家,而且中国是2020年G20国家里面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,所以其他国家愿意借钱给我们。

估计人民币升值压力太大,而不是贬值。人民币对美金的价格保持在6.5-7之间比较合理,低于6.5出口企业受不了,人民币本币升值出口压力就比较大。最近因为美元印得太多以及我们稳定币值的取向令升值压力很大。

6、房地产

房地产涉及到金融的稳定。我们国家有两句话,一个叫“金融地产化”,金融机构把自己的钱基本上贷给房企,金融为房地产服务叫“金融地产化”。另一句话叫“地产金融化”。房企盖房子不是给大家盖用来住的房子,是建造金融资产,大家买房子等于买金融资产就叫“地产金融化”。金融地产化和地产金融化标志着地产和房地产和金融融合太深,房地产出了问题就会引爆金融问题。

为什么是恒大和宝能?因为这两家都在大规模搞新能源汽车,所以必须彻查资金的来源。防止把老百姓买房子的钱拿去搞电动车,最后导致房子成了烂尾楼。

7、互联网金融

所谓互联网金融是引发风险重要因素。互联网金融用3年时间刚解决的问题是P2P和B2B,这个风险已经排除掉了,基本清零了。代价很大,有8000个亿还收不回来。对于任何互联网金融来说,都必须回答几个问题。

第一:到底是金融还是科技?金融市盈率3-5倍,科技100倍。要回答公司的性质。如果科技是什么科技,科创板是技术创新,互联网技术是通用技术。是金融还是科技?必须回答,不能说金融科技。为什么?金融科技是一个虚有的概念,金融就是金融,科技就是科技,不能叫金融科技,必须回答清楚,不能回答清楚就不能上市。

第二:如果是金融的话,按照国家法律规定,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充足率是30%,如果达不到就违规了。

第三:如果是金融的话,你到底是普惠金融,是市场化金融,还是高利贷?你不能随口说是普惠金融,需要你提供实际利率。回答不了的话就有问题。

第四:你的贷款方向主要是企业还是消费者?如果是消费者的话就属于小额贷款,小额贷款按照国家规定不能跨区域,跨了区域就违规了;是消费贷还是投资贷,如果是消费贷你利率是多少,并且有区域限制不能是全国贷。这是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。

第五:一旦出现风险你怎么防范?金融机构都被要求对风险有自我防范能力。比如纳入监管,过去没有监管都得回到监管内来,否则就不能运行。

回答不了以上问题,就不能运作。否则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。鼓励创新没有问题,但是必须有清晰的界定。


二、要着力发展哪些产业?

经济学家把人类经济活动分为需求侧、供给侧。需求侧分为消费需求、投资需求等,供给侧是指生产侧,供给侧改革就是生产侧改革。怎么改?想发展三个产业:

1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。战略新兴产业是未来中国供给结构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投资,有8个要点:新能源、新材料,生命生物工程、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制造。科创板基本在这8个要点之内,向这类企业加速推动。

2、现代制造业。这是标志中国供给结构水平的很重要的一个产业。我们希望更多的资本投向现代制造业,包括6个要点:大飞机、高铁、数控机床、核电装备、特高压输变电装备、现代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等等。这些都是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发展,在供给结构里面起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。

最近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,有个民营企业问我,这6个要点是不是与我们没有关系了?其实和民营企业都有关系。为什么?现代制造的核心是分工协作,分工协作是和谐之道。像大飞机,600万个零部件,零部件是组装起来的,谁产品能成我就买谁的,谁的好我就买谁的。既然是分工协作,你还不能生产几个零件,进入这个分工协作体系吗?有时一个小小的零部件,就把你引进了大的合作里面。现代制造业未来的产品,是众多的企业合作的结果。

3、服务业。加速发展服务业,因为就业问题,就业主要靠服务业。现代服务业分为消费服务业、商务服务业、生产服务业、精神服务业,这些未来需求量都很大。过去几年,就业靠增长速度来解决,增长速度增加一个点,可以提供1000万就业机会。现在不可能了,我们的增长从破8、破7、破6到未知数,增长速度在往下走,因为我们的盘子越来越大,盘子越大收入越高,到2035年我们经济总量的涨幅超过美国的时候,每年能增长三个点就不错。那么就业靠什么?得靠发展服务业,所以服务业成为重要的一个经济形态。

4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。“十四五”规划再次强调“绿色发展”和“智能化”。绿色发展重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绿色发展更为重要,国土开发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将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重点。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要加速赋能实体经济,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。

5、公共产品,也就是政府投资。政府不能搞经营性投资,重点是公共沉淀投资才行。公共产品投资,大致上有以下几个内容:

1)传统基础设施建设,我们叫“铁公基”,这种全面的基础设施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。

2)新基础设施建设,主要包括三个内容:

① 信息类基础设施建设,比如5G;

② 混合类基础设施建设,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基础设施,像智能交通、智能能源等;

③ 科创类基础设施建设,像大科学装置、实验室经济、科创中心等。

3)城市化投资。我们最近提出“推进都市圈的建设”,比如长三角都市圈、大湾区都市圈、京津冀都市圈,成渝都市圈。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整个社会投资有巨大的指引作用。

4)公共卫生体系建设。公共卫生投资是重要公共产品投资,这次来看,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确实要加大投资,无论从预警到应对都要加大投资,像这次疫情我们就建了不少医院。

5)生态环境投资产业。广大环保企业要把握机遇,加强科技创新,加快技术成果产业转化,促进环保产业发展,推进生态环境治理。

微信截图_20210409194039.png

三、中国经济五大短板

过去靠世界产业链、供应链运作,美国一掐断我们就不行了,我们的五大短板很明显:

1、高端发动机不行。发动机带上高端两字,大到航空发动机,小到呼吸机发动机,我们都做得不好。这次新冠疫情,中国是生产呼吸机最多的国家,但最后没赚多少钱,因为关键零部件我们搞不出来,得买别人的。生产量那么多,我们盈利并不高,因为高端发动机的技术我们没掌握。这是个重大问题。

2、材料不行。好多材料我们搞不出来,关键性材料的50%都是靠进口,大到飞机轮胎、轴承钢,小到手机触摸屏,我们都拿不出来。我们现在造大飞机的重要零部件,比如起落架,在飞机里面占的比重很高,但是起落架的平台、起落架的轴承钢,我们都搞不出来。现在成了一大短板。

3、数控机床不行。大家知道,现在零部件精细到靠人力已经生产不出来了,要靠数控机床生产,靠数字化来生产。这次我们受攻击,才发现数控机床技术到不了国际水平,导致我们制造质量不行。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少有机床学院的大学国家,机床学院在齐齐哈尔,是50年代的。后来到北戴河了,叫燕山大学,原来很厉害的沈阳机床厂都没戏了,一进了高端之后都封锁死,“国之重器”全军覆没了。

4、生物医药不行。我们生物医药企业,好多药物原料生产不出来。比如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原料,我们做不出来,所以常见病的药物缺原料,生产不出来药品,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。总书记很着急,到长三角座谈会上说不要光发展经济,机床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能不能搞出来?

5、信息硬件不行。集成电路、半导体、芯片,这些我们做不好,所以信息硬件的90%都靠进口。华为被美国制裁,搞得我们就很难受。支持5G的集成电路、半导体、芯片是卡脖子的技术,一卡我们就很难受。总书记最近强调,对于技术,要知道从哪来到哪去才行。

现在学术研究的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补短板,怎么补呢?要靠技术创新。如何来推动?有三件事我们讨论组达成了共识:

第一,增加资金投入。科技创新是资金密集型的活动,没有钱怎么搞创新?所以要加大资金投入。我估计“十四五”规划公布的时候,有些指标就淡化了,增长速度估计不用公布了,但有些指标必须公布,其中有一条是硬指标,科技创新投资在GDP所占据的比例要公布。资金的投向也是一个重大影响因素。

第二,构造物质基础。技术创新不是用嘴吹出来的,要有庞大的物质基础。我们讲的大科学装置、现代化的实验室、科创中心,这些都属于物质基础,没有物质基础怎么搞技术创新?

第三,调动人的积极性。要调动科学精英、技术精英的积极性才行,调动的核心内容是让他们要富起来。如果他们都是穷人的话,谁愿意献身科技创新?怎么让他们富有起来?修改知识产权制度。过去知识产权都是国家的,与个人没有关系,现在与个人有关系,所有的参与者和实际控制人要享受知识产权的经济收益,最终造就一批技术富翁。

第四,加强基础研究教育。这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,要加大投入,创造良好科研生态,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,持续不断做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。


微信截图_20210409194058.png微信截图_20210409194049.png


四、中国的制造优势不能丢

大家注意,我们国家未来再发展,都不能失去制造优势。美国的教训我们要牢记。美国为什么出问题?美国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同时,制造悄悄地离开了美国,给美国带来三大问题。

第一,阶层分化越来越厉害。美国绝大部分人是原来有制造优势的,制造一走之后,他们的收入大幅度减少。高科技企业的极少数人,他们的收入在不断的增长,大部分人有制造优势,但收入减少,就业困难,所以才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。

第二,年年贸易逆差。制造一旦离开,美国必须进口才能维持生活,贸易逆差成了常态。2019年和我们贸易逆差5000多亿美金,它没有制造,都得买进口,当然就会贸易逆差。

第三,财政赤字。制造业走了以后,收入减少、就业困难,作为高收入国家,怎么维系他们的生存?政府就年年借债,年年财政赤字。

美国的教训三句话就能概括了:阶层对立,贸易逆差,财政赤字。中国作为大国不能放弃制造,我们一定要融入老百姓,要继续发挥制造优势。优势发挥出来,才能保证我们未来在这一方面给别人带来利益。

【知识点·中国经济四大优势】

一是制造优势。中国不能放弃制造,只要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,国际上就不会脱钩。

二是市场优势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市场,14亿人口,4亿多中产阶级。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,从产品市场到服务市场再到投资市场,要做到全方位开放。

三是服务贸易优势。我们不能闭关锁国,要进一步开放,所以服务贸易需求要进一步发挥。中国三大服务贸易需求:留学生费用、出国游费用、购买知识产权费用。

四是历史和地理优势。中国继续发展“一带一路”,对中国的开放将是有意义的。

微信截图_20210409194107.png

结语:穿越寒冬,铸就伟大

2021年,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,世界经贸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,国内经济循环面临多重堵点,重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。

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,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,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,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,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,有持续释放的改革开放红利,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工具,经济稳中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。

从春天出发,带着穿越寒冬获得的力量;从平凡出发,我们终会铸就新的伟大。在GDP迈入100万亿之际,中国“十四五”新发展新格局已然开启。


首页     课程中心      师资实力    新闻中心    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联系人:甘老师
手机   :18167220028
电话   :020-38806685
联系地址:广州市海珠区振兴大街2号B.I.G海珠湾艺术院9号楼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71号中公教育大厦1212-1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