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世界疫情的此起彼伏,中国超常规政策的常态化,国内发展战略的转化和调整,内生新动能的逐步抬头,将成为左右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。
2021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。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,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方面表现亮眼,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。展望2021年,中国经济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,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,备受关注。

2021年9月25日下午,由加速高商、中房商学院、中商海外高商、厦门大学EMBA华南教育中心、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、中大房地产EMBA同学会、逸仙教育研究院、中国(华南)高商联盟以及中智光华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湾区企业家发展论坛,在广州保利洲际酒店隆重举行。

为论坛点赞
在本届论坛上,中国著名对外经济关系专家、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、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翟东升教授,对“拜登时期的中美竞争与全球格局”与“十四五规划:双循环与共同富裕”两大主题做讲演。
来自房地产、金融、建筑、科技、生物、互联网、制造、贸易、电子等行业 600+上市公司、大型国企、众多优秀民企企业家与核心高管,齐聚一堂,观点亮剑,思想交锋,门外喧嚣依旧,门内火花四溅,共探国际新格局与十四五规划。

论坛主持人:房地产EMBA32期陈思雅同学
2021年,世界在新冠疫情之下步入动荡变革期,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,大国力量对比加速调整,全球性挑战呼唤全球治理,全球抗疫催生多极新格局,美国新政府影响大国新互动,多个地区动荡不定,中国外交趋利避害、引领“后疫情时代”正确前进方向。
我们奋楫破浪,坚毅前行,于危机中育先机,在变局中开新局,不断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。
主讲嘉宾:翟东升教授
中国著名对外经济关系专家、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、世界经济学会理事
一、一带一路全球经贸体系的重构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是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。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,我们提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是为了在更宽的领域、更深的层次、更高的水平来推进对外开放。首先这是一个经济倡议,而且是为我们外交服务的,所以它是我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。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还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。这些年来,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份额扩大很多,尤其是我们中国。但是二战之后形成的、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没有发生变化,因此我们希望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尤其是经济的治理体系变革,使之更加合理、更加符合现实国际格局。

二、十四五规划的“绿色经济”新产业方兴未艾
“十四五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共有20个,约束性指标有8个,其中5个属于绿色生态。所谓“约束性”,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完成列入考核的硬指标,与“乌纱帽”关联紧密,具有“指挥棒”效应。
绿色经济和产业是方兴未艾的新增长点。规划部署“壮大节能环保、清洁生产、清洁能源、生态环境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、绿色服务等产业”,“推进钢铁、石化、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”,“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”,“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”,必然有大量的资产重组、技术替代、资源整合,挑战巨大,商机无限。
从政治上看,“30-60”承诺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。

最后,翟东升教授谈到,新冠疫情让美国已经去魅化,他建议,中国向欧洲学习,特别是向欧洲的科技创新、社会发展、人民生活方面学习,同时对欧洲移民政策、福利偏向老年人而非年轻人的政策、个人价值本位的人权政策要保持警惕。
分享嘉宾:李孔岳教授
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导
EDP教育联盟名誉主席、首席经济学家
逸仙教育研究院院长
分享主题:《金融思维与资本运作》
正如翟东升教授在《平行与竞争》一书中所说,21世纪世界的基本面貌,既不取决于中国的美好愿望,亦不取决于美国的一意孤行,世界格局的最终走向,还是要在中国、美国以及若干重要的参与者之间多主体博弈之后,形成一种新的均衡。
平行时代的到来既为中国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机会之窗,也对中国的治国理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需要看到的是,强国之路,并非坦途!面对前进路上的种种难题,大国需有大治。面对已经到来的平行时代,无论是国家、企业还是个人,都需要做好准备!